迎评促建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(六):专业负责人怎么做
时间:2025-06-30 作者:教务处 浏览次数:
导语: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一项持续推进40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。2025年10月,365体育彩票_中国体育彩票APP-投注|官网@即将迎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(新一轮审核评估)专家进校考察。
为普及评估基本知识,在全校上下形成“人人关心评估,人人了解评估,人人参与评估,人人为迎评促建作贡献”的浓厚氛围,特编辑“迎评促建”——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专栏。
专业负责人是迎评促建工作在专业层面的“第一责任人”和“首席解说员”。其核心任务在于:吃透评估指标内涵,精准对标;全面梳理专业家底,心中有数;深刻反思存在问题,明确短板;系统总结建设成效,突出亮点;清晰规划未来发展,目标明确。请各位专业负责人务必高度重视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,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,以饱满的状态、充分的准备、扎实的成效迎接专家考察,展示我校各专业建设水平和育人成果。
01 明晰专业定位与发展路径
思路与规划:清晰阐述本专业的办学定位、特色优势、人才培养目标(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)及其与国家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;深刻理解并阐述本专业在365体育彩票_中国体育彩票APP-投注|官网@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,说明专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与长远远景。
措施与成效:介绍为达成培养目标所采取的关键举措(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课程体系优化、实践教学强化、师资队伍建设等)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
02 精准掌握专业核心数据与信息
基本概况:全面梳理专业历史沿革、发展脉络、当前规模与结构。
生源质量:掌握并分析近几年的招生情况,包括年度招生规模、第一志愿录取率、录取分数线(与省控线对比)、生源结构等核心指标,反映专业吸引力。
人才输出成效:系统掌握毕业生情况,包括毕业率、学位授予率、就业率(尤其要关注就业质量,如专业对口率、就业满意度、雇主评价)、升学率(国内、境外)、毕业生薪酬水平(调查数据)、职业发展典型案例等,用数据佐证人才培养成效。
03 精研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
方案内涵:深刻理解并清晰阐述本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,包括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学分结构、课程体系(特别是通识教育、专业教育、实践环节的比例与逻辑关系)、核心课程设置等。
方案合理性:重点说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方法、过程与结论(如何体现社会需求、365体育彩票_中国体育彩票APP-投注|官网@定位、学生发展等)。阐述行业企业专家在培养目标制定与修订中的参与情况及作用。
方案达成度:介绍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机制、方法、结果及其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,展示评价结果如何反馈并驱动教学改进。
方案修订:详述培养方案修订的规范流程,包括修订动因、调研论证(特别是行业企业、毕业生、用人单位参与情况)、校内外审议、审批执行等环节,体现方案的动态、规范性优化。
04 构建与运行质量持续改进机制
全周期评估:建立并运行覆盖招生、培养过程、毕业、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全周期质量跟踪、评估与反馈机制。
多元反馈利用:系统收集、分析教师、在校生、校友、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教学、实践环节、学习支持、培养效果等方面的评价、意见与建议。
闭环改进:重点展示如何将这些反馈信息有效应用于培养方案的修订、教学内容的更新、教学方法的改革、实践条件的改善等环节,形成“评价-反馈-改进”的闭环。
0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与支撑
队伍结构与状态:清晰掌握本专业专任教师(含实验教学人员)及兼职教师(如有)的数量、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缘结构、行业背景等基本情况。
数字化能力匹配度:重点考察并说明教师队伍在数字化教学能力(如智慧教学工具应用、在线课程建设、混合式教学实施)、数字化素养等方面与专业发展需求(特别是适应数字化转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)的匹配程度及提升措施。
教师发展与教学投入:介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(教学能力、工程实践能力、科研反哺教学等)的措施及成效。
06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体验
学业状况分析:分析本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布、学业预警与帮扶情况、学习困难学生转化成效等。
学习满意度:通过问卷调查、座谈会等形式,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师教学水平、学习资源与环境、学业指导等方面的满意度,并针对性地改进。
07 严把毕业设计(论文)质量关
质量保障机制:阐述毕业设计(论文)从选题、开题、指导、中期检查、评阅到答辩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。
选题来源与双导师制:重点突出选题紧密结合教师专业实践、科研课题以及行业企业一线实际需求、解决实际问题的比例。
成果质量:展示近年来毕业设计(论文)的总体质量、优秀成果及在解决实际问题、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典型案例。
08 凝练专业建设亮点与标志性成果
支撑培养目标的成果:系统梳理并充分展示最能体现本专业支撑“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”目标定位的标志性成果。
学生发展成果:突出的升学深造率、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获奖(国家级、省部级)、创新创业项目成果、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(如学术新星、行业骨干、创业先锋)。
教学改革成果:获得的教学成果奖(各级别)、获批的一流专业/一流课程/规划教材、重要的教学改革项目。
社会声誉成果: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、毕业生的社会贡献度、专业在行业内的认可度与影响力。
专业特色凝练:将亮点成果进行有机整合,清晰凝练出本专业最具辨识度的特色和优势。
09 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基础
组织建设:介绍专业层面的基层教学组织(如教研室、课程组)的设置、运行机制及在保障教学质量中的作用。
教研活动:说明专业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情况,包括活动主题(如课程思政、教学改革、教学评价、新教师培养、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)、频次、参与度及实际效果。强调教研活动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。
教学规范与执行:确保各项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在专业层面得到有效落实,教学档案规范、齐全。